1.本刊以质用稿不收审稿费、版面费,实行三审、双向匿名审稿。因办刊经费紧张不支付稿酬和文章著作权使用费。
2.初审7个工作日内完成,二审和三审一般一个月内完成。
3.请确保您的来稿不存在一稿多投、抄袭、剽窃等违反学术伦理道德的问题和知识产权纠纷。一旦发现上述情况,稿件将按退稿处理,作者本人的稿件今后将不被录用。 
4.经过终审的稿件,作者须签订版权协议
5.稿件刊发后赠送作者当期样刊2册。为确保作者及时收到样刊,采用顺丰到付快递投送,费用自理。
6.本刊未授权委托任何中介从事编辑出版业务,投稿务请直接跟编辑部联系。
7.投稿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只接受作者通过投稿系统投稿,邮箱专用于编辑部联系工作。
访问量:123658

终身教育

  • 儿童身体素养培育的价值意蕴、国际镜鉴与优化策略研究

    欧亚;杨斌;

    儿童身体素养培育是实现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等国家战略的重要基础性工程,吸取儿童身体素养培育的国际经验,对我国儿童身体素养培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儿童身体素养培育的价值意蕴、国际经验与优化策略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儿童身体素养培育有助于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和壮大儿童体育市场。国外在儿童身体素养培育方面的经验主要为高度重视身体素养培育、设计科学合理的核心课程、构建政—社—家—校协同共育体系以及多元保障措施提供支撑。因此,建议我国儿童身体素养培育从提升理念认知、优化课程设计、构建协同体系和加强措施保障等方面进行优化。

    2025年01期 No.101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阅读次数:8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9 ]
  • 国内外终身教育研究发展脉络量化分析及比较

    陈雨溦;谭伟;

    当前,学者对我国终身教育研究领域学术论文进行文献综述和分析,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内核心期刊发文量、论文关键词、发文作者和研究机构等方面,而针对国际上的终身教育发展文献内容鲜有介绍分析。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计量法,以CNKI和WOS两大数据库2012—2024年核心论文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pace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分析国内外终身教育研究领域的发文量、研究热点及研究发展趋势等。研究发现,我国终身教育研究进入稳健期,研究热点不断增多并持续演变,主要聚焦于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等宏观层面的理论探讨。相较而言,国际上的研究热点更集中在以学习者为主体,以促进学习为主线,以可持续发展教育为理念的微观研究。尽管各国的文化教育背景存在差异,但是通过比较分析终身教育研究的发展脉络,可以探寻我国终身教育研究的可能方向,为我国终身教育研究实现新一轮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2025年01期 No.101 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8K]
    [阅读次数:5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0 ]
  • 基层开放大学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优势、挑战及应对

    陈世光;

    建设学习型社会是世界各国提升国民素质和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战略。基层开放大学在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具有普惠与包容的办学理念、宏大的教学资源、灵活的教育模式、开放的办学形式、与地方的紧密联结等方面优势,但也存在社会认知、资源条件、师资力量、办学定位等方面的现实挑战。为发挥优势,应对挑战,基层开放大学应在强化社会宣传、实行师资统筹、开展教育合作、拓展办学领域、融入当地发展等方面着力,整合利用各方资源,创新教育教学模式,进一步提升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能力。

    2025年01期 No.101 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阅读次数:6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5 ]

思想政治教育

  • 新时代高校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的基本内涵、现实困境与提升路径

    陈艳婷;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是以新时代青年为阐释对象,基于理论武装和实践运用的目标指向,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平等的、公开的、公共的阐释的过程。提升新时代高校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需聚焦现实存在的阐释主体专业性参差不齐、阐释空间公共性构建不实、阐释内容差异化呈现不够、阐释话语吸引力体现不足等困境,关注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对新时代高校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的系统性重塑,绘制青年画像,以精准分析提升阐释针对性;重构师生关系,以平等共进提升阐释公共性;优化内容供给,以理性思辨提升阐释导向性;推进符号叙事,以话语发展提升阐释亲和力。

    2025年01期 No.101 28-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阅读次数:7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1 ]
  • 铸魂·赋能·致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下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创新实践

    杨清华;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高校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根本理论遵循。面对人才培养之痛、智能时代所需,新闻传播教育应以“大思政”把好价值塑造的“方向盘”,以“大课堂”打好全媒体人才培养“组合拳”,以“大实践”激活卓越人才成长“新动能”,建构起“铸魂、赋能、致用”三位一体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

    2025年01期 No.101 3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阅读次数:6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63 ]
  • 列宁“一国胜利论”的形成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实践与超越

    易达扬;刘先江;

    “一国胜利论”是列宁基于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提出的重要理论,认为即使在物质条件落后的国家,只要具备正确的理论指导、成熟的政党和群众基础,也能率先实现社会主义政治革命并基本建成社会主义。十月革命及其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证明了该理论的科学性,并促使列宁进一步提出“一国建成”思想,强调通过经济建设实现独立发展,为国际革命提供支持。但列宁逝世后,该思想被曲解为“一国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论,导致苏联经济结构失衡、路线偏离。苏联的经验表明,社会主义建设需坚持正确理论并灵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则,正确理解“一国胜利论”及其后续发展对于汲取前苏联的经验教训、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01期 No.101 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阅读次数:4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75 ]

湖湘视点

  • “文学兴乡”的机理、困境与路径——以湖南省益阳市清溪村为例

    刘紫颖;罗芬;

    文学可以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和经济发展。以湖南省益阳市清溪村作为研究案例,从文旅融合,赋能乡村产业;文学化育,促进乡风文明;文旅焕新,再绘乡土画卷等方面揭示“文学兴乡”的内在机理。当前清溪村“文学兴乡”面临文学体验单薄、营销手段传统和重文学轻产业融合的现实困境。为将清溪村打造成“文学兴乡”的典范,需要深耕文学体验,打造多元场景;创新宣传模式,提升品牌影响力;加强规划引领,优化景区管理;产业深度融合,完善协同发展机制。

    2025年01期 No.101 49-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阅读次数:5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0 ]
  •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意义及路径

    刘娜;彭艺;

    数字技术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强大推手,可以助力乡村产业消减区位劣势、摆脱价值链末端、形成新质生产力。我国在数字经济建设中存在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不强、乡村数字化融合应用不够、乡村数字化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文章提出通过加强乡村数字资源配套体系建设,强化软硬件配套支撑,构建乡村产业数据共享平台,形成“多方合作共赢”机制,创新数字人才培养机制,提升村民数字素养等路径方式加以解决,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2025年01期 No.101 5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阅读次数:5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0 ]

专题研究_人工智能的法律规制

  • 学位法背景下GenAI在学位论文写作中的合理使用

    范学超;曾琪也;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GenAI(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学术写作领域的应用日益普遍,但当前GenAI在学位论文写作中的使用存在较大争议。在立法维度,学位法将草案中的“人工智能代写”修改为“代写”,主要原因在于立法时机尚不成熟、价值判断尚未厘清、教育理念尚未明确。在实践维度,当前高校不应严格防范GenAI在学位论文中使用,主要理由在于GenAI检测技术基础仍需发展、辅助写作法律性质仍需确定、高校人才培养标准仍需优化。为应对合理使用问题,对GenAI在学位论文写作使用的规制理念需要完成从“形式纠察”到“实质评估”的转变,强调对学位论文的质量进行实质评估,而非仅仅关注前置写作过程中的形式纠察。在制度重构方面,根据“实质评估”规制理念的指引,需要放宽对GenAI使用的限制、强化答辩委员会的制度功能、探索高校新时代教育理念。总之,面对“人工智能+教育”的新时代,教育领域必须持续关注和适应这些新变化,确保技术进步推动教育水平的发展。

    2025年01期 No.101 65-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阅读次数:3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79 ]
  • 人工智能辅助司法审判应用限度机制研究

    袁鑫;李昊旻;

    飞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在类案推送、证据裁判、裁判文书自动生成及量刑建议生成等方面给司法审判活动带来了许多革新和突破。但人工智能对司法实践的深层影响不仅体现在工作模式转变与工作效率提升层面,更涉及技术缺陷、理论冲突、伦理困境及系统安全等维度的潜在风险。本文从技术本身的局限和审判模式变革衍生的风险两个方面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在辅助司法审判过程中的应用限度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限度机制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实行举措,以期能够为探索真正符合中国司法实践需求的智慧司法模式提供借鉴思路。

    2025年01期 No.101 75-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阅读次数:8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23 ]

专题研究_媒介变革下的社会文化

  • 生活作为方法:“生活向”短视频的创作策略与美学精神

    范军霞;周钰棡;

    新媒体影像融入日常生活领域,成为青年群体经验生活的重要方式,并产生了“生活向”短视频的影像类型。此类短视频以“影像—生活”为进路,将影像与生活的同构、互嵌作为艺术实践的一般逻辑:在创作策略上,“生活向”短视频探索了类型化的技术路径、修辞手法和情感逻辑;在艺术品质上,“生活向”短视频以情节性取代故事性,将生活经验聚合为艺术质料,提供了以影像经验生活的新形式;在审美的价值向度上,短视频追求对生活世界的物质性还原和对审美主体的感知激活,以此解蔽本真的生活体验。“生活向”短视频作为一种蕴含着实践效应的艺术形式,不仅为新媒体影像的艺术探索提供了经验借鉴,也彰显着矫正视觉餍足、促进自由创造、重返生活现场的实践美学精神。

    2025年01期 No.101 8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阅读次数:4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2 ]
  • 从广播剧到“Pia戏”:青年音频社交行为的生成逻辑与伦理隐忧

    刘超;尹宏瑞;赵贵;

    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音频社交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交形态,日益受到青年群体的青睐,并由广播剧发展出了“Pia戏”等参与式互动形式。根据对音频社交软件用户的深度访谈,剖析音频社交在人际交往的自我呈现、角色与自我的情感共鸣、虚拟遐想下的互动社交三重逻辑下的生成机制。然而,音频社交在虚拟与现实的交汇中亦衍生出诸多伦理隐忧,包括无孔不入的消费诱导、情感幻想的现实延伸和自我实现的角色游戏等。青年群体在参与音频社交、进行自我展示的同时,也需警惕过度沉迷等潜在风险。

    2025年01期 No.101 9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阅读次数:3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30 ]

  • 湖南开放大学“思政课名师工作室”简介

    谢爱莲;

    <正>湖南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于2019年立项为湖南省“芙蓉计划——高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项目。项目历经3年建设于2022年结项,由中共湖南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湖南省教育厅)正式授牌。工作室由刘应君教授领衔的15名校内外思政课专职教师组成,秉持“思政+职业+开放”理念,坚持名师引领、共同发展和一体推进原则,立足理论宣讲、教学改革、科学研究、教学能力、团队成长5个重点领域,旨在发挥党建思政示范引领作用,服务学校及全省办学体系。

    2025年01期 No.101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3K]
    [阅读次数:5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13 ]
  • 2025年重点选题

    编辑部;

    <正>一、终身教育研究省域终身教育现代化研究终身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湖南学分银行资历框架构建研究湖南终身教育立法研究终身教育评价改革研究老年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老年教育助力银发经济发展研究二、“湖湘视点”研究湖南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湖南“三高四新”战略研究湖南学习型社会建设研究湖湘文化传承、发展与创新研究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三、开放教育研究开放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发展研究开放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新质生产力赋能开放教育研究开放教育数智化转型研究

    2025年01期 No.101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9K]
    [阅读次数:6 ] |[引用频次:0 ] |[下载次数:28 ]
  • 下载本期数据